浏览量:
近期,骨水泥颅顶填充术在社交平台上火得不行,不少人都晒出了自己的“圆头”新体验。那么,这项听起来有些“硬核”的医美项目到底是怎么回事?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揭开它的神秘面纱,从头到尾讲清楚骨水泥颅顶填充术的全过程,并为大家送上一份详细的价格表盘点。
![]()
简单来说,骨水泥颅顶填充术就是一种通过向头皮组织或骨膜层注入骨水泥材料,来增加颅顶高度的手术。
你是不是也常刷到这样的内容:“颅顶太低,就会显得脸大又扁平,想要显脸小,首先得打造‘头包脸’的成效”。这股“高颅顶”风潮,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自己的头顶弧度。
骨水泥,其实是一种医学术语中的“骨粘固剂”,化学名称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它本来是一种用于骨科手术,比如脊柱骨折和骨缺损修补的医用材料。
使用时,将粉剂和液剂按比例混合后,它会像建筑用的水泥一样凝固,因此得名“骨水泥”。
![]()
很多朋友好奇的肯定是:这手术到底是怎么做的?别急,我们一步步来看。
医生会先与你沟通,确定期望的颅顶高度和形状。接着,在发际线靠上位置或头顶处划线,标记出需要填充的范围。
然后,医生会在头皮处做一个3~6厘米的切口,这个切口通常会选择在发际线内或顺着头顶原有纹路,以便术后隐藏。接着,小心地将头皮与下方的骨膜分离,形成一个可以容纳骨水泥的“口袋”。
接下来就是关键步骤了。医生会将预先调配好的骨水泥注入到刚才分离出的“口袋”中。
骨水泥在室温下会在几分钟内开始凝固,所以医生必须在5分钟内快速完成塑形,用手捏出理想的圆润颅顶形状。这个过程非常考验医生的经验和手艺。
形状调整满意后,医生会缝合切口。手术通常不需要住院,术后当天就可以回家。不过,术后肿胀和局部疼痛是难免的,需要按时吃药,并做好伤口护理。
说到大家关心的价格问题,骨水泥颅顶填充的费用其实受很多因素影响,比如城市、医院、医生资历以及填充的复杂程度。
下面这张表帮你大致了解了不同方式的价格区间:
| 均价范围 | 维持时间 | |
|---|---|---|
| 骨水泥颅顶填充 | 5万元起 | 长期 |
| 大分子玻尿酸填充 | 3~15万不等甚至更高 | 6个月至3年 |
| 再生材料(如“童颜针”) | 3~15万不等甚至更高 |
为什么价格差异这么大?
除了基本的材料费(不同品牌、用量的骨水泥价格不同),费用还包含了医院的手术费、麻醉费、医生技术费等等。值得一提的是,虽然骨水泥本身在骨科手术中应用广泛且价格相对可控(例如,部分医疗机构的骨水泥材料费在数百至数千元不等),但当它被用于美容填充时,主要成本就转移到了手术本身和医生的技术上。
重要提示:以上价格仅为大致参考,实际费用请务必以面诊时医院提供的为准!
骨水泥颅顶填充术毕竟是在头上“动土”,而且这项美容操作并未获得药监局批准用于此用途,了解其风险至关重要。
脱发:术后头皮局部脱发是比较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分离头皮和骨膜时可能影响毛囊血供,导致毛囊坏死,头发就不再长出来了。
感染:任何手术都有感染风险。一旦发生,可能需要进行抗感染治疗,甚至取出填充物。
填充物移位或外形不佳:如果骨水泥填充不平整或术后护理不当,可能导致填充物移位,或者触摸时能明显感觉到骨水泥的边界,影响外观。
长期不适:部分求美者术后会出现偏头痛、头皮牵拉感或异物感等长期不适。
取出困难:骨水泥凝固后会牢牢抓住颅骨,如果想取出,创伤非常大,且难以清除干净。
重度并发症——骨水泥植入综合征(BCIS):这是在骨科手术中已知的重度风险,包括血压骤降、低氧血症、心律失常,重度时可能导致心脏骤停甚至死亡。虽然在高颅顶填充中发生率未知,但风险确实存在。
在决定做任何医美项目前,请务必问自己三个问题:我真的需要吗?风险我了解清楚了吗?选择的机构和医生正规吗?
目前,骨水泥颅顶填充术仍是一项争议巨大的医美项目。国内很多正规医院的整形外科医生对此持谨慎或反对态度。
他们通常不会建议健康求美者进行此类手术,因为获益与风险完全不成正比。
如果确实希望改善颅顶轮廓,可以优先考虑自体脂肪填充或小剂量的玻尿酸注射等相对风险更低、可逆的方式。虽然维持时间较短,但安心度更高。
![]()
高颅顶虽能在视觉上修饰脸型,但为此牺牲健康,代价实在太大了。正如一位整形医生所说:“一切的整形方案首先应该合法,其次都应该评估风险与获益。”
希望这篇关于骨水泥颅顶填充术的科普和价格表盘点,能帮助你更全地认识这项手术。在做决定前,请务必慎重考虑,选择正规医疗机构详询医生,千万不要让对美的追求,冲昏了头脑。




